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日常之诗·乔晓光”剪纸个展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展出其近十年来创作的代表性剪纸作品近200幅。展览打破了传统布展习惯,“剪纸墙”的呈现理念不仅使展示空间扩大了,也使“作品群”之间有了丰富的关联信息。尺幅不等的剪纸作品在墙面上以多层、重复、混放的布置方式,营造出一个“剪纸屋”的展示意境,更大可能地呈现了剪纸的能量传达。

l 案例名称: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l 作者/参与者: 乔晓光

l 案例介绍:“日常之诗·乔晓光”剪纸个展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展出其近十年来创作的代表性剪纸作品近200幅。展览打破了传统布展习惯,“剪纸墙”的呈现理念不仅使展示空间扩大了,也使“作品群”之间有了丰富的关联信息。尺幅不等的剪纸作品在墙面上以多层、重复、混放的布置方式,营造出一个“剪纸屋”的展示意境,更大可能地呈现了剪纸的能量传达。

此次展览分为三个板块,体现了乔晓光在剪纸叙事与观念形式表达方面的自觉探索意识。第一板块“人民的歌·《苗族古歌》与《卡莱瓦拉》”,这部分主要展示的是围绕口传史诗文本的剪纸艺术创作,表现中国与芬兰两国以普通劳动者为主体的口传史诗主题内容,在创作形式上都选择了横长的篇幅表现。三段式结构表现了史诗的时间感和文化气质,剪纸的画面上人与物、人与事交替并行,如复调音乐一般展开,展示出一幅古老神奇而又单纯朴素的图形诗篇。乔晓光介绍,这部分剪纸作品在形式语言表现上,借鉴了北方汉画像石和民间剪纸语言符号程式化等手段,以及苗族剪纸三段式形式结构和摩梭人宗教美术的叙事手法。乔晓光提出“遗产+遗产”的观念,彰显出“比沟通更重要的是融合”的创作主张,用中国的剪纸艺术语言讲述世界的故事。

一方面,传统剪纸的日常性,构成了不同地域剪纸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生活变迁,又带来了传统剪纸集体程式和社区公共性传承的失衡,不断融入的现代艺术元素与方法,也使得剪纸趋向同质化。乔晓光认为,传统剪纸不仅是一种平面化的纹饰叙事,也是地域性族群文化本能与文化积淀的体现,“我们应该从更多重的视野去理解剪纸。因为剪纸是一个具有文化多样性的物种,它蕴含着活态的民间场域和历史语境,包含着更本原的文化根性。对剪纸背后所蕴含文化的理解,是认知剪纸价值的关键。” 

 

l 案例图片

图1 日常之书·唐韵

图2 城市之歌

图3 日常之书·纪念马尔克斯

图4大象席地而坐

图5 日常之书·亚鲁王

图6 日常之书·冰山

图7 展览现场照片

图8 展览现场照片

图9 展览现场照片

图10 展览现场照片

 

 

l 资料来源

文字来源:搜狐网

图片[1][2][3][4][5][6]来源:艺术网

图片[7][8][9][10]来源:中央美院艺讯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