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宗旨和目标

中华剪纸数据库数宇化保护及展示平台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精品资源的发掘抢救、传承保护开展的工作。本平台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承办,针对中华剪纸资源数据库数字化保护平台的建设,期望能够在保存、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发展的可能性。

通过平台建设形成系统化的数据保护成果,为中华剪纸的保护形成持久的保护方式。以抢救发掘与传承保护中华剪纸艺术精品资源为主,希望通过挖掘不同地区、代表性的中国民问剪纸艺术精品,通过采集、整理相关信息,将民间剪纸蕴含的民俗内涵、艺人生存、创作状态、传承谱系等内容形成完整的信息集合,全方位呈现中华民间剪纸传承保护的社会文化生态,引导中国剪纸资源数字保护、展示推介的价值取向。

通过平台的建设,储存民间剪纸资源,服务都市文化创新建设,强化剪纸等传统工艺文化资源向都市资本转化中的传播推广意识。形成剪纸资源、剪纸艺术家、剪纸教育、剪纸传承、剪纸衍生等多维度、立体化的民间剪纸文化生态的再构路径,为中国当代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转化提供新的发展策略。

平台建设及内容介绍

“中华剪纸数字空间”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承担的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中华剪纸数据库数字化保护及展示平台建设”的具体成果,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精品资源发掘抢救、传承保护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发展的可能性。目前,平台主要包括剪纸作者、剪纸作品、剪纸清单、韵剪之美、云剪展藏、研剪智库、创剪转绎等多个板块。

项目通过采集、整理当代中国不同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创作者及其作品,将民间剪纸蕴含的艺人生存、创作状态、民俗内涵、传承创新等内容,形成系统的信息集合,力图多方位呈现中华民间剪纸的发展现状,并传播剪纸的技艺之美。

国家艺术基金简介
  •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艺术基金(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 英文缩写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国家艺术基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艺术规律,鼓励探索与创新,倡导诚信与包容, 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

主办单位简介
  • logo.png

  • 上海美术学院始于1959年重建的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本科),她传承了1912年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的海派美术精神;1983年并入新组建的上海大学,定名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16年12月挂牌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学院现有中国画、绘画(油画、版画)、雕塑、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建筑学、城乡规划、工艺美术等17个专业(方向)和1个国家级实验教育示范中心“公共艺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学院拥有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美术学、设计学、艺术理论),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美术学),一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建筑学),两个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美术创作中心、公共艺术创作中心),一个教育部特色专业、一个上海市一流学科(美术学),一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已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基础和主体、研究生教育为重点、辅以留学生培养、短期培训和交流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项目团队

项目组工作团队

项目负责人/总策划:陈青

项目组成员:郭新、王蒙、李萌、马俊、蔡文超、李明星、周淑芳、吴娆、陈冠良、程皓月

项目协调人:王蒙

项目框架建设:马俊、宋培铭、章顺凯

项目数据建设:李超、张璟

项目视觉及展陈设计:李明星、成义祺

项目学术监审:陆丹丹

项目数据搭建团队:黄厚望、游凯文、王思语、李子明、李文婷、朱诗屹、刘颖、秦方圆、江珊、张潇少淇、徐佳仪、田济豪

项目视觉及展陈设计团队:周颖、渠可玚、曹紫璇、王静怡、马诗雯

项目活动支持团队:王天鹏、蒋佳赟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

papercutspace@163.com

通讯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

邮政编码

2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