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英(1922-1985),女,汉族,农民,陕西省安塞县(现延安市安塞区)西河口乡暖水泉村人。
马玉英所住的暖水泉村在安塞县与志丹县的交界处,距乡政府20多里地,距县城200多里,属安塞稍林区,非常偏远。这个村子的农民多是民国十八年陕北闹饥荒时,从横山县逃饥荒的灾民。他们在这深山老林里开荒种地,艰难度日。这个村虽然贫穷,但民风淳朴,民间文化气息浓厚。马玉英小时随父母从横山逃荒到安塞,16岁出嫁到西河口乡暖水泉村。
马玉英小时家特别穷,但就爱个剪花,那时纸很珍贵,到过年时父亲才买回几张红纸写对联和剪窗花用。有时剩下点红纸角角也舍不得丢弃,平常只能捡些梨树叶,玉米壳当纸练习剪花。即使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刺绣用的花样,平常练习剪的窗花都是捡废报纸和学生不要的废作业本用。
马玉英的婆婆是村上剪花绣花的能手,不但剪花绣花好,还会画炕围花,会做鸡蛋壳镶嵌画。婆婆心地善良,待人热情,常给村人剪花样,剪喜花。见儿媳手巧,常给儿媳指点剪花绣花的技巧。马玉英在30岁以后,村人要的花样或婚嫁喜花婆婆都交给马玉英来完成。
暖水泉村过年最讲究的是贴窗花,而且讲究贴满,就连文化大革命那些年,村上属世外桃源,民俗文化没有受到冲击,窗花照贴不误。虽说村上的婆姨女子都能剪窗花,但能拿起剪刀冒剪的也就五六个人,马玉英便是其中一位。每到腊月,左邻右舍的婆姨女子都到她家剔窗花样或来讨教剪窗花的技艺。
1979年冬,安塞县文化馆民间剪纸大普查时发现了马玉英,普查干部将马玉英剪的花样和剜的窗花拿回到县上,当时在延安群众艺术馆工作的靳之林老师看后非常激动。马玉英的剪纸造型古朴大气,装饰丰满华丽,线条粗犷有力,当时就定为安塞剪纸重点作者,并邀请她参加了1980年3月的剪纸创作班。在创作班中,马玉英说话从不高声,非常淳朴谦和。她剪纸不画底样,下刀直剪,而且喜欢用稍大的剪刀剪花。剪时对纸张特别珍惜,把剩下的边角料,随行就势地剪成了小的花草动物。1981年剪纸创作班最后两天,让马玉英和其他六位老婆婆一人画一张,以探讨开展安塞民间绘画的艺术之路。因马玉英有画炕围画的基础,她很快画出了一幅《喂猪》的画,猪不但夸张变形,身上竟画出了一朵牡丹花,这与当时以写实观念为主的农民画创作思想相反。但《喂猪》这幅画到了靳之林老师和北京中国美术馆的民间美术专家曹振峰的认可,鼓励安塞用民间绘画的方式开展农民画创作。就在用民间绘画形式开展农民画创作之时,马玉英病倒了。
马玉英创作的近百幅剪纸作品被县文化馆收藏,其中《猫抓老鼠》、《爬虎》、《马上封侯》等十多幅作品收录在《安塞剪纸》、《陕北剪纸》、《延安剪纸》等剪纸画册之中。
马玉英1985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