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芳(1940-),女,汉族,小学文化程度,农民,陕西省安塞县沿河湾镇贾家坬村人,现移居县城。
李秀芳娘家延安市宝塔区井家湾村,生父曾是一名老八路军,38岁时去世。她有一哥一弟,哥哥是一位革命军人的孩子,战争中送给她家抚养,解放后被生父领回北京。李秀芳20岁出嫁安塞县沿河湾镇贾家坬村,生养三儿三女六个孩子,丈夫在外工作,她一人在家既要上山劳动,又要操持家务,非常辛苦。她曾担任过多年的村妇女主任,农活中男人们干的犁地、拿粪、撒种、收打庄稼,她样样能干,家务活裁衣、缝纫、理发、剪纸、绣花样样难不住。她是村上有名的能人巧人,也是村民信赖的人。
李秀芳的母亲和姑姑都是剪花巧手,公公又是当地有名望的画匠,除画箱柜,画炕围外还做一手好的纸扎活。在这个环境里,她耳濡目染,对民间美术产生了极大兴趣。七八岁时学剪窗花和简单的枕头顶花样,上学后仍坚持苦练,见到大人剪花她就认真看,用心记17岁时遇见了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花匠思婆婆,敬慕不已,从此她就成为思婆婆家的常客。在思婆婆的指点下,她掌握了许多传统纹样的剪法。
李秀芳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下,练就了坚实的民间美术造型基础,不但“女红”活计娴熟,而且在公公的指点下还学会了做纸扎、画箱柜画、炕围画、捏面和花做鸡蛋壳镶嵌画。所以她的剪纸既有传统的语言程式又有绘画的造型观念,加之剪功娴熟利落,细腻精巧,更添加了剪纸的艺术感染力。
生活是李秀芳的创作源泉。她平时喜欢观察生活,鸡是怎么斗架,牛是怎么行走,猪是怎么踅草,她都能用语言形容出来。她创作的《群鸡图》形象各异,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她说她创作时就坐在院子里观察鸡的各种动态,看见个好动态,就黙记于心,回家后立马剪出来。她的代表作品《水鸭吃白菜》《猪踅草》《鸡斗架》都是从生活中摄取而来。她用传统的剪纸形成反应现代农业生产,四化建设等也取得了成功。1980年5月,安塞剪纸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时。她剪的《老鼠嫁女》以动人的传说,风趣优美的造型,赢得了观众的赞誉。鲜活淋漓的《大白菜》丰满富丽的《凤戏牡丹》等作品受到中外美术家的关注。1981年春,德国汉堡博物馆在中国留学的白云台女士访问了李秀芳;同年8月,法中友协民间美术考察团来安塞考察,参观了李秀芳的剪纸作品,称她是伟大的农民艺术家,并邀请她到法国进行友好访问和剪纸表演。20世纪90年代她有创作了一批人物剪纸,其中一组《安塞腰鼓》深受人们的喜爱。她把腰鼓手那走如游龙,跳如猛虎,跃如雄鹰的各种优美舞姿用传统的剪纸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她人物剪纸的代表作之一。这组剪纸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出时被该馆收藏。
李秀芳不但剪纸出了名,在民间绘画创作中同样展示出了才华。1980年她画的第一幅画《院子里》参加了陕西民间美术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出,获得好评,并被《工人日报》发表。第二年创作的《端午节》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被中国美术馆选送参加法国巴黎独立沙龙展出,并在北京各大报刊发表。《春曲》《象形山村》等在《美术》杂志封面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农民报》香港《新晚报》上发表。
李秀芳创作剪纸作品和绘画作品有上千幅,先后有二十多家刊物、画册发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拍摄过她的专题片。李秀芳先后当选两届陕西省人大代表,一届省政协委员,两届安塞县政协副主席,全国三八红旗手,2008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1980年5月,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出单位:中国美术馆
2008年,获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颁发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