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日,“中国民间剪纸特展第一回TOP100”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学术研讨活动”在上海美术学院·南院举行。西安美术学院本原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剪纸研究中心艺术委员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表现形绘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郭庆丰老师为到场嘉宾讲述了“剪子怎样行过一张纸才是不可忽视的过程”,他从民间历史出发,分析了作品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图:郭庆丰老师在讲座中
郭庆丰老师指出,他的讲话重点是“民间”,这是剪纸产生的土壤。他深刻感受到在他小时候的记忆中,几乎每个村的妇女都会一点剪纸的技能,从中也脱颖而出许多精力非凡的民间剪纸艺术家。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成为艺术家并不是他们剪纸的初衷,只是为了生活而练就了一身使用剪刀的高超本领。
图:剪纸的巫术格局
这些民间妇女也许一生都没有机会接触世界,每天只能与固定的几个家人打交道,剪纸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调剂品,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困与一个小范围,但是在另一个维度不断扩展。久而久之,一些诸如“天地十八层”的概念便在民间盛行,这也影响了剪纸作品。陕北的许多民间剪纸的构图都有着类似于巫术的格局,内容复杂神秘。莲花是一个很重要的图腾,象征着生命和母体,比如说在棺材、鞋垫等处都能见到莲花的影子。
图:剪纸《驱鬼娃娃》
剪纸艺术本身有不可替代的语言,在其中剪去的部分为阴形,留下的为阳形,暗合民间的灵魂、阴阳两界之说,从而诞生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剪纸作品。郭庆丰老师展示了许多民间老艺术家的作品,分析了其中古老的剪纸图式和结构,他们人生的灾难是形成剪纸作品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图:剪纸作品《天地十八层》
讲话最后,郭庆丰老师总结道,陕北的剪纸和陕北的民歌一样,都来自于苦难和灾难,这些让人们的心灵最终沉静下来,成为了优秀的民间艺术家,创作出了不朽的剪纸作品。
图:常振芳剪纸作品
在之后的专访环节中,郭庆丰老师首先介绍了他在本原文化研究上做的一些工作。本原文化意为本土的原在艺术,他认为在学习民间艺术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到表面化的色彩和造型两方面,而要回到其根源形态,探寻文化根源。他曾从谱系、美术形态等方面进行研究。他在研究中也发现,陕北的地域文化中保持了很强烈的各少数民族痕迹,这种多元融合的文化是极富魅力的。同时他也表示,进行民间文化研究要积极地深入民间进行探索,才能得到最贴近民间、最真实的结果。